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消费支出扣除购买住房的支出、必要的生产经营费用和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后的净收入。
它反映居民家庭的全部收入,是计算家庭可用于消费、储蓄和投资的总和。
它包括:家庭总收入;家庭可支配净收入。
一、计算公式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年净收入-农村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人口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得=城镇常住人口人均所得-农村常住人口人均所得-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缴费额(农村住户为非农业户籍人员)
家庭的各项所得和财产(不包括利息、股息、红利)的总合。
公式中各要素的合计数表示扣除各项后,扣除后的收入总额。
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人均消费支出,指在一个居民家庭所有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
2、人均公共支出,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下,用于公共事业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而形成的各项费用。
3、家庭成员平均消费支出,指在家庭成员平均占有的家庭资源下而产生的消费;
4、其他收入,包括:来自继承遗产等方面的收入;利息、股息与红利收入等非货币性收入。
三、数据来源
2021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公布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国家统计局官网:
2.全国妇联官网:
3.其他网站:
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统计方法与要求
1、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调查工作,并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两项指标的抽样调查,同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国家统计局各专业统计局。
2、对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调查,国家统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局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专业统计局负责,具体工作要求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传达。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实际 GDP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 GDP也随之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以消费支出不变为前提的。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逐年增加。
同时,为了实现 GDP增长目标,需要提高居民消费率以扩大内需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城镇居民收入的逐年增长对 GDP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升,消费率也会随之有所上升,从而会对 GDP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苇叶生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yetrade.com/kpdy/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