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极富盛名的大型叙事抒情诗,它记录了屈原被放逐至楚国南方后,感受到自身的孤独、忧愁和艰难,旋而返怀祖国的荣辱兴亡。此篇文章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屈原对祖国深情厚爱和壮志凌云,也正是这种情感,让离骚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传承后,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错爱
离骚的情感主线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屈原对妻子所抱有的爱恋之情。可是,后来这段伟大的爱情却因齐娄重重的阴谋而被粉碎。齐娄煮酒论英雄,引诱狂热的楚怀王去寻死;齐文王则在王宫设下圈套,夺取了楚怀王的志向,并意图纵容太子成为其傀儡。屈原为了挽回自身受伤妻子的缘故,冒死向楚怀王陈述实情,但这一行为却被高宗视为反逆之举,最终被流放至南方卒于巫山。前几年,屈原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为了拯救自己的挚爱妻子,他曾经想方设法去争取楚怀王的支持,可是最终这段早已经千古名传的伟大爱情却被彻底毁灭了。屈原的爱恋悲剧,不仅仅是当时的苦难,更承载了复杂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历史,具备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乱世
离骚的背景描写主要是揭示楚国内忧外患,国家疲弊不振的情景。当时中国的秦、楚、燕、魏四强并立,楚国自喻称霸天下,可是在这种强大的外部势力的影响下,楚国的国家政治却日趋不振。屈原在其所著的离骚中,不断地呼吁国家君主要通过贤良之人治国,将国家治理好,让国家走向稳定繁荣。屈原在离骚中不断强调中国古代国家文化的民本特点,提倡推行“贤者厚其身而大其家,不贤者乘其厚而宰其家”,期望君上能够认识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降低税负,减轻人民的负担,并保护贵族固有权利。然而,所有这些呼声却在当时的社会结构、秦统一大一统的趋势和地域产权之间的角力中,变成了不务正业的“怪声怪调”。“赋与曲”过程之中的误解,使得屈原所提出的种种制度变成了口号,却离实际有很远的距离。
寄望与未来
离骚中,屈原关于“楚逢敌国之列中,无以为君者,将以燕越之地与耳”,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突显出他当时的一种超越以往的思维方式。楚怀王(屈谷造)没有认识到屈原的名士才华和屈原对国家的挚爱,让屈原在官场上一蹶不振,深感失萍君情,离怀系肠。离骚中的这种超脱,是一种人类文化中现代性的体现。它又在结构上呈现出文化的较高程度。整个离骚婉转高进的意象构思再描绘出的历史荒唐景象,可以说达到了中国文化中的黄金地带,广泛地反映出当时的国家状态、民族文化和人物性格等诸多内容。屈原留下了一首不朽的名篇,不仅仅是表达他个人的心情和志向,更描绘出当时楚国的民情和国势,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历史印记。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苇叶生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yetrade.com/ywhl/2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