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拜师文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影响之深远。诸如八卦、易经之类的文化经典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我们有一批批用心传承这些文化观念的传统师徒关系。虽然拜师文化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其实我们真正能够考证其起源的年代与来由却并不是很明确,本文就希望初步探讨一下我国最早的拜师文化,看看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广为流传的古老道理最早是如何被提出来的。第一段
我国拜师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古以来,师徒称谓便是一种师道传承的形式。在古代,学习一门技艺几乎都需要拜师学习,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指导、传授,让自己获得良好的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古代,拜师很有可能是社会里唯一的途径, 也是人们所尊敬的一种关系。其实,拜师文化在古代并没有那么严格、制式化,除正儿八经的拜师以外,还有一些“假拜师”的现象出现。比如,很多技艺熟练的行家出门闲逛的时候,常常被不少学艺者认作宝贝遇见,主动诚心拜师求教;还有一些学艺者由于出身贫寒,无法请到好师傅,就抱着盼指点江山的心态,去拜已故大师像,以飨心灵。这些现实反映,也表明了拜师文化的一种社会现状与需要。第二段
考古发现,中国青铜时代以来,学习都是通过拜师与投奔的方式得到的传承。三皇五帝时代,商周时期的契约也常常是供奉祖宗,告解天地作证下达成的。可以说,在古代,除了血缘关系,拜师便是一种无言的、人情味的社会关系,也是对于社会道德传承的一种形式。可见,我国拜师文化不但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还增强了乡出身的年轻人获取教育知识的渠道。第三段
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并非中华文明的独创,我们不妨看看日本的东北学派——鄙童派的功夫文化。很多人在接触到鄙童派的传统文化时,都会惊喜地发现,他们也有着“师徒传承” 这一概念,这些文化还与中国文化保持着很多相似的情况。可以说,虽然人类文明历史上的时空差异也许是无法弥合的,但这个相对封闭的古老文化圈内,底层民众之间那种从师徒关系中生长的社会支持、道德归属感和文化依靠构筑,又何尝不是共通的社会文化遗产呢?结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很古老却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种概念、这种种文化遗产,虽然不可能在不断演变的时代中完美绵延下去,但它们所包含的道德规范、尊重工匠、传承文化等重要内涵却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的。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文化传承不断涌现的力量,其实也是我们需要尊重、需要继承、需要发扬的。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苇叶生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yetrade.com/ywhl/2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