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人骗进精神病院(《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者》影评)

12月6日,轰动一时的“6·28”上海浦北路杀害小学生案一审开庭。公诉机关在法庭上透露,经鉴定机构司法鉴定,犯罪嫌疑人黄一川患有精神分裂症,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半年前的一个中午,黄一川提着装着菜刀的塑料袋,尾随四名刚刚放学的小学生。行至校门口一百米处,黄一川毫无征兆地掏出菜刀疯狂砍杀,一名家长和孩子受了轻伤,另外两名小学生彻底失去了生命。如今,这起群情激愤的惨案又成为了一桩危害社会的精神病案例。

精神病患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无独有偶,据新京报今年11月8日的报道,一名男子“被精神病”后起诉医院,十年之后终获胜诉。蛋糕店主万友生在下班途中被四个人送进江西省精神病院,以精神病由强制住院17个小时。即使在十年之后胜诉之时,万友生仍然不知道当初是谁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医院又是根据何种理由诊断他为精神分裂症。

事情也有它的另一面。虽然对被贴上“精神病”标签的人深感恐惧,我们也爱窥探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比方说,精神病人就是电影的经典题材。抑郁症、虐待狂、精神分裂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在这所有种类的精神疾病中,心理变态可能给观众留下了最黑暗、最可怕的心理阴影。

《蝙蝠侠: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2008)剧中的“小丑”(希斯·莱杰 [1979-04-04 至 2008-01-22] 饰演)。

无论是开膛手杰克这样的连环杀人犯,蝙蝠侠里的反派小丑,还是食人魔汉尼拔,这些大名鼎鼎的心理变态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严重的暴力倾向、漠视法律、毫无同情心、没有丝毫的负罪感。我们乐于在电影和小说中谈论这些疯子,因为普通人很少接触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动。

如何鉴别心理变态,存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准?心理变态人格是否一定会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潜伏着心理变态者?

对于这些问题,英国记者乔恩·罗森也很感兴趣。经过多年的寻访,罗森采访了很多知名的心理变态者,也结识了不少精神科专家,他把这些采访故事汇集成书。在《逃离疯人院》一书里,罗森认为心理变态的判定存在着模糊地带,很多人有心理变态的特征,却未必是危害社会的杀人狂。社会上层的精英人士常常具有心理变态的人格特征。

《逃离疯人院》不是一本严肃的精神病学著作,而是一位记者对精神病行业的外部观察。相比起其他的专业论著,这本书缺乏严谨的学理分析。但是,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引领着同样好奇的读者进入这片陌生的领域。这种保持距离的观察让作者发现了精神病学家不易察觉的盲点: 非黑即白的诊断和过度治疗虽然为社会剔除了不少危险分子,但也给很多无辜的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痛苦。

撰文 | 李永博

《逃离疯人院》

作者: (英)乔恩·罗森

译者: 张劲弟

版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年10月

证明没病远比证明有病难得多

小时候班里总有调皮的男孩子喜欢恶作剧,不是躲在门后吓人,就是偷偷把虫子扔进别人的衣服里。“你是不是心理变态啊?”这话常常是用来作为回击的。显然,我们不会认为顽皮的恶作剧分子患有某种特殊的精神疾病。

今天要说的心理变态或精神变态(psychopathy),是在19世纪末才被笼统定义的精神障碍。当时的发现者认为这类患者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缺乏对内在冲动的自制力,极易暴躁还有暴力倾向。按照精神病学的分类,心理变态属于反社会人格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常常与“反社会人格”的概念混合使用。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剧照。该剧改编自肯·克西(Ken Kesey)小说《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作者: (美)肯·克西

译者: 胡红

版本: 重庆出版社 2015年1月

“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记者乔恩·罗森在探访的过程中就发现这类精神障碍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难以诊断,甚至可能有正常人被错当成了心理变态而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他在英国布罗德莫精神病院遇到的托尼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就像电影《飞越疯人院》里的主演尼克尔森,被关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的托尼也是为了逃避司法惩罚,假装自己有精神病。1998年托尼在一次打架中把别人打成重伤,估计得坐7年牢。其他犯人告诉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病,告诉他们你疯了。这样你就会被送到乡村医院,每天看大电视,打游戏机,还有护士给你买比萨吃。托尼听从了这个建议。

托尼告诉记者罗森,装疯很简单,尤其是当你只有十来岁、又吸毒还看了很多恐怖片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知道真正的疯子是怎么行为处事的。你只要剽窃电影《蓝丝绒》(Blue Velvet)中丹尼斯·霍珀饰演的角色就行了。托尼就是那么干的。他对来访的精神病专家说,他喜欢向别人致以内心深处的爱意,这种爱意就是一发子弹,谁收到他的情书就死定了。

抄袭恐怖电影情节听上去很愚蠢,但效果却出奇得好。很多精神病专家前来看望他。他又在叙述中加入了《发条橙》、《猛鬼追魂》(Hellraiser)和《欲望号快车》(Crash)等电影的桥段。托尼告诉医生他喜欢开车撞墙来获得性满足,也想杀害女性,因为看着女人死前的眼睛能让他感觉自己像个正常人。

托尼的计划成功了。但他在走进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的那一刻开始就后悔了。

布罗德莫是英国最戒备森严的精神病院,里面关押着最令人发指的冷血杀手和变态杀人狂,像约克郡开膛手,斯托克韦尔扼杀者,莫尔斯杀人狂,等等。托尼吓坏了,他进去的第一天就和医生说他们搞错了,自己没有疯。

让托尼想不到的是,证明自己没病远远比证明有病难得多。

一开始,托尼认为证明自己是正常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别人正常谈话,比如聊聊天气和电视节目。于是他订阅了《新科学家》期刊,了解最新的科学突破。他和护士闲聊时介绍美军如何训练黄蜂嗅出炸弹。结果,托尼发现他的诊断备忘录上多了一条: “患者自以为蜜蜂能够识别炸弹”。

托尼没有气馁,有段时间他认为举止礼貌,乐于助人能够帮助他离开这里。相比起其他病人几周不换衣服,托尼总是把自己打扮得非常体面,还主动提出给医院除草。但是,医生认为托尼之所以表现得那么好,一定是精神病院的治疗环境起到了作用,这更加证明了托尼是有病的。

于是,托尼反其道而行,不搭理护士也不搭理其他病人。这种不合作的态度让医生认为他的病情在恶化。由于托尼不相信自己有病,他还被认定患有“认知歪曲”。

记者就托尼的情况咨询了专家。大部分给托尼做过诊断的医生说,他没得精神病,但他是心理变态,假装患有精神病正是心理变态患者的骗人伎俩。托尼不认为自己是心理变态,医生说心理变态不会感到后悔,他却感到很后悔,他后悔当初撒了这个谎。但医生说心理变态人士擅长假装自己很后悔。

一张测试表:如何诊断心理变态?

托尼故事的背后,是究竟如何去鉴定一个人心理变态的问题。区区用几个电影片段就能把自己骗进精神病院,这种武断的诊断背后到底有没有依据?

记者罗森在打听后得知,托尼编造的谎话并不是关押他十二年的原因。实际上,精神病科的医生发现托尼在心理变态测试表上获得了非常高的分数,远远高于普通人。正是这个测试分数让医生相信托尼是异于正常人的心理变态,对社会有潜在的危害。

心理变态测试表(PCL-R)是加拿大监狱心理学家鲍勃·黑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其他专家一同制定出的标准,如今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认可,是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变态的权威指南。

黑尔归纳出了二十条标准,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测试者按照认同程度来打分,完全不认同的记作0分,有一点认同是1分,完全认同是2分。把分数累加起来,得分越高的就越可能是心理变态。

1.认为口才好算是魅力

2.整天夸耀自己的价值和成果

3.谎话不离嘴

4.极度轻蔑和极端讨厌欺骗

5.就算犯了罪也不会感到良心的自责

6.就算看到感人的场面也感觉不到是不是感人

7.对事感到冷淡,并且不太愿意认同别人的话

8.不懂责任是什么意思

9.日常生活中需要很多的精神刺激,并经常感到无聊

10.像寄生虫一样靠别人生活

11.缺少制止做坏事的自制力

12.进过少管所或者婴幼儿时期做过不少残忍的事情

13.定下缺乏现实性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它

14.行事冲动

15.完全没有责任感

16.少时因做坏事被警署逮捕过

17.经常爽约

18.不管场合做出性行为举动

19.谈恋爱次数很多,但每次都非常短暂

20.天生具有犯罪才能,或想把自己的才能利用在犯罪上面

我们多少会对这二十条内容有所认同。实际上几乎没有人是0分,很多人会得到5、6分,但按照黑尔的说法,心理变态者的分数是常人的数倍,他会把30分作为一个门槛。

我们身边有多少心理变态?精神病学家一般认为,每一百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心理变态。他们未必被关在监狱或精神病院里。更多的情况下,这些人几乎无处不在,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在拥挤的餐厅吃饭,坐在办公室里工作。

更重要的是,黑尔认为造成心理变态的原因是先天的,也无法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害虫”一个个从米缸里挑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黑尔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察觉到心理变态和正常人在大脑的构造上有个重要的区别:心理变态的大脑中负责预计痛苦的杏仁体不能正常地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必要的恐惧信号。在经历电击后,正常人会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电击感到害怕和焦虑,心理变态者则非常平静。当心理变态者看恶心的凶案现场照片时,他们不会感到惊悚,反而沉浸其中。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可以在生吃人肉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这正是由于杏仁体的变异让心理变态者不会产生负罪感,所以他们犯下的罪行难以让正常人理解。孟子说人性本善,因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良知。但现代的科学家发现,有些人天生就没有同情心,他们没有分辨善恶的能力。

黑尔告诫大众,心理变态者非常善于伪装自己。他们会模仿正常人的举止反应,让自己看上去正常一点。就像托尼的医生认为托尼可能在假装自己会后悔,其实心理变态者的内心对于所犯下的错事毫无波澜。在精神病学家看来,黑尔的测试表可以让这些伪装者露出马脚。既然无法治愈,心理变态就是天生的异类,和正常人不一样。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区分彼此。

延伸阅读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作者: (美)卡伦·霍尼

译者: 冯川

版本: 译林出版社 2016年6月

卡伦·霍尼44岁时被当时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同事集体投票剥夺了她职业精神分析师的资格,因为霍尼坚持认为所谓“病人”应该拥有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这等于是否定了精神分析的权威。

1%的“疯子”统治着99%的正常人?

企业界有句话,创业就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傻子。如今很多心理学家相信,各个行业的精英里聚集着大量的心理变态者。吊诡的是,正是这些商界、政界的“疯子”把握着社会的走向。

1%的心理变态者左右着99%的正常人的生活,这样的想法听上去很恐怖。

这当然不是说社会精英都是潜在的心理变态者,也不是说心理变态者就一定有暴力倾向,可能变成下一个杀人狂。但不少行业对人才气质的需求与心理变态的人格有很多相似和重合。

相信这套理论的专家拿着测试表找了很多证券界的精英。通过测试,他们发现证券行业里的心理变态人格上升到了4%。他们不易受到情感的左右,可以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为了追求最高的效率,他们对下属冷酷无情而不感到一点愧疚。这些商界气质与心理变态的人格有很多吻合之处。

《逃离疯人院》作者罗森拜访过曾经的商业大亨艾尔·邓拉普。他在上世纪末上任美国阳光公司的CEO之时,就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这项举措让公司股价疯狂飙升,是纽约证交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涨幅。与此同时,很多工厂被迫关门,大量失业人口让美国南部的很多小城市重新变成了鬼城。

提到这段被人诟病的往事,邓拉普毫不掩饰得意之色。他的家中竖立着狮子、老鹰、灰熊等大型动物的雕塑,他把资本家和民众比喻成捕食者和猎物,你不去剥削别人,那只有等着别人欺负。经过精神病学的测试,邓拉普是典型的心理变态人格,冷酷无情的性格却促成了他商业上的成功。

心理变态者常常伴有非凡的魅力,他们很会说服别人,擅长利用他人的需求,甚至操纵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电影《沉默的羔羊》里,探员斯特林明知汉尼拔的危险,还是被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受到他的摆布。

这样的人格特征很适合担任一国政要的角色。从特朗普、普京到金正恩,又或是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这些大人物擅长演说,夸耀自己的功绩,对自我高度自信甚至傲慢自大。他们不会因为说了政治谎言而产生很强的自责感,但都能看穿人心,充满着卡里斯玛的气质。

德国一家数据调查公司统计了心理变态者从事最多的职业,前五个职业依次是CEO、律师、电视媒体、销售和外科医生。特定的人格气质能够帮助事业上的成功。

很多人拥有平衡的人格,过着非常快乐的生活。但他们的事业成就也很平凡。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足迹的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疯子”。偏执、自大、冷漠、不计后果,这些精神病专家眼中的病症成就了他们。

延伸阅读

《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作者: (美)玛莎·斯托特

译者: 吴大海 马绍博

版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8月

作者经过多年的咨询实践,认为“反社会人格者”有三大特征:魅力十足、追求刺激、无同情心。

模糊地带与过度治疗,

一个用理性来规训疯狂的时代

现在让我们回到托尼的故事。在经过12年的精神病院的生活后,托尼终于获得了自由。专家最后的诊断意见认为托尼虽然是心理变态,但不会对社会构成危险。

托尼是不幸的,从十七岁开始被关进精神病房,直到二十九岁才被允许离开,时间长度远远超过了当初他想要逃避的刑罚,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陪葬在了布罗德莫精神病院。托尼也是幸运的,因为正在此时还有很多类似托尼的犯人经过测试被认定为危害社会的潜在杀人狂,终身被关押在精神病院里。

实际上,精神病确诊的病例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区分精神病人与正常人的分水岭附近,很多人都处在这个边缘地带里。像托尼这样似正常又似不正常的人是最多的。对于什么是精神病,什么是心理变态的定义也越来越模糊。

另一方面, 对于灰色地带的裁量权赋予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权力。一张测试表就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对于异类人群的恐惧助长了这种权力结构。 围绕杨永信的种种悲剧事件就是这个病态权力结构中的集中呈现。打着诊治精神病的权威旗号,杨永信在他的网瘾戒治所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下属到病人都对他俯首帖耳。殷勤的家长积极配合杨永信,一次次把逃出来的孩子抓回来,只是为了维系在暴力的淫威下制造出来的虚假亲情。

诚然,经过测试被隔离的杀人狂的确存在,但非黑即白的判定也给很多人的人生带来了难以修补的痛苦。近年来,美国的儿童躁郁症误诊的病例越来越多。女儿被母亲灌入超量的抗精神失常药物而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也许最初去医院的原因仅仅是孩子有些闹腾,让家长感到烦心。

延伸阅读

《古典时代疯狂史》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 林志明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0月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或是烦心事,我们求助于科学和理性。我们请教心理医生,希望医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福柯说,现代人用理性规训疯癫,试图消除一切不合理、不理性、无法理解的东西。

我们也喜欢给每一种差异化的现象贴上标签,好像这样就能让人宽慰和安心,这样就能传递出一种希望和方向的指引。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类存在于世界上就是为了高兴或表现得正常。实际上,恰恰是我们的不悦、古怪、焦虑和急迫感,那些我们人格中最不讨人喜欢的特点让我们去做有趣的事情。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苇叶生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yetrade.com/fpjq/3513.html

男人都是骗子怎么回复(上海警方紧急提醒市通信管理局紧急提醒市通信管理局)
上一篇
毛骗好看吗(《毛骗》剧组的优点在于《毛骗》剧组的优点在于剧组)
下一篇

相关推荐